食管异物:当不该出现的东西卡在食道里
我们常说的“食管异物”,通俗讲就是不该吃下去的东西,不小心被吞下后,卡在了我们的食道(即连接喉咙和胃的管道)里。
这是一个常见的急症,可发生在任何人身上,但儿童和老年人更为多见。虽然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,但只要及时、正确地处理,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康复。
第一部分:为什么会发生?——常见的“罪魁祸首”
食管异物不是凭空产生的,通常是在不经意间吞下的。常见的有:
1. 儿童群体:
硬币、电池:这是最常见的两种。特别是纽扣电池,它会在湿润的食道里泄漏化学物质,**在几小时内造成严重烧伤和穿孔,是极度危险的!
小玩具零件、磁力珠、别针等。
2. 成人及老年人群体:
动物骨头:如鱼刺、鸡鸭骨碎片。
果核:如枣核、话梅核。
假牙:尤其是固定不牢的假牙,在睡眠或进食时可能脱落。
食团:大口吞咽肉类、糯米等食物时,可能因咀嚼不烂而卡住。
3. 高风险行为:
工作时将钉子、针等含在嘴里。
吃饭时说话、大笑、狼吞虎咽。
第二部分:如何判断?——身体发出的“警报信号”
如果您或家人出现以下症状,尤其是在有明确吞食异物史的情况下,需要高度警惕:
吞咽困难:感觉喉咙或胸口有东西堵着,咽口水或吃东西时疼痛加剧,甚至完全无法吞咽。
疼痛:脖子或胸口深处有持续的、固定的疼痛感。
流口水:因为吞咽疼痛或食道被阻塞,唾液无法顺利下咽,导致口水增多、不停流涎。
异物感:总感觉喉咙里有东西,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。
恶心、呕吐:严重时可能会吐出带血的液体。
儿童表现:如果孩子突然出现哭闹、拒食、流口水、烦躁不安,又无法清楚表达,应考虑到食管异物的可能。
重要提醒:如果异物较大,压迫了后方的气管,还可能出现**咳嗽、呼吸困难、面色青紫**等紧急情况,需立即抢救。
第三部分:医生如何诊断?——寻找“藏起来”的东西**
当您去医院后,医生会通过以下步骤来确诊:
1. 详细问诊: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。请务必告诉医生您吞下的是什么、什么时候吞的、有什么具体感觉。
2. 影像学检查:
CT扫描:精确显示X光下不显影的异物(如鱼刺、塑料),并能清晰看到异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,判断有无穿孔等并发症。
3. 胃镜检查(食管镜):*这既是**诊断的“金标准”,也是治疗的首选方法。医生会将一根带摄像头的柔软管子(胃镜)从口腔伸入食道,直接观察异物的位置、大小、形状以及食道黏膜的损伤情况。
第四部分:如何治疗?——安全取出是关键
核心原则:切勿自行处理,立即就医!
请务必避免以下错误做法:
吞饭团/馒头:可能使异物扎得更深,造成二次损伤甚至穿孔。
喝醋:醋无法在短时间内软化骨头或鱼刺,反而可能刺激食道黏膜。
用手抠:容易引起恶心反射和黏膜损伤。
在医院,医生会根据异物的类型、位置和滞留时间,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:
1. 胃镜下异物取出术(首选且最常用):
这是微创治疗,患者通常在接受镇静或麻醉后,感觉不到痛苦。
医生通过胃镜的通道,伸入各种精巧的工具(如网篮、抓钳、异物钳),在直视下巧妙地抓住并取出异物。
这种方法成功率高、创伤小、恢复快。
2. 硬管食管镜取异物,是医生用一根坚硬的金属管,从嘴巴伸进食道,在全身麻醉下,直接看到并取出异物的方法。它特别适合处理一些很大、很尖锐或形状复杂的异物(比如假牙、大开瓶盖),因为金属管本身很结实,能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和力量,方便医生稳稳地将异物整体取出。这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急救手段。
3. 手术治疗:
仅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,例如:
异物形状尖锐、巨大,内镜下取出风险极高。
异物已导致食道穿孔、引发纵隔感染或脓肿等严重并发症。
内镜下多次尝试取出失败。
手术需要开胸或开腹,创伤较大,是最后的选择。
取出异物后:
医生会评估食道黏膜的损伤情况。如果损伤轻微,可能只需短期进食流质或软食;如果损伤严重或有穿孔,可能需要住院进行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。
总结与预防
食管异物是典型的“防大于治”的疾病。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,请记住:
1. 细嚼慢咽,专心吃饭,吃饭时不说笑、不打闹。
2. 正确处理食物,吃鱼、鸡鸭、枣类食品时格外小心。
3. 妥善收纳,将小物件(如电池、别针、纽扣)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。
4. 照看好老人和孩子,特别是佩戴假牙或认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,以及好奇心强的幼儿。
5. 一旦发生误吞,立即禁食禁水,并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耳鼻喉科或消化内科就诊。
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全面了解食管异物。记住,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是解决问题最安全、最有效的途径。祝您健康!
下一篇: 鼻出血预防和治疗指南